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建设安全宜居美丽乡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任务,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具有重大意义。
市政协近日召开双月协商座谈会,邀请部分市政协委员、智库成员及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围绕“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安全宜居美丽乡村”进行协商议政。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推进乡村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关键举措,也是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环境治理的“硬骨头”。
我市应强化要素保障,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坚持城郊融合、以城带乡,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进一步向乡村延伸,审慎建设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将城镇污水处理厂2公里范围内城郊村就近全部接入市政管网,进行集中处理,一步解决后期运维问题。县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整县谋划、制修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尽快建立整县制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模式。优化资金多元筹措机制,压实县级政府主体责任,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形成合力。
按照“全面彻底、准确细致、不留死角”的原则,全面排查,认真摸清设施底数,对未运行的农村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排查,按照“一站一策、退出一批、改造一批”的原则进行分类整治。以“资源化利用、可持续治理”为方向,积极探索,因村制宜,梯次推进。同时,注重质量监管,夯实长效管护,积极探索智慧管控,精细运维监管,强化公众监督,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
结合前期对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及运维开展调研的实际情况,建议设置农村污水治理专项资金,由上级直接拨付至建设、运维主体。在新开工项目上,适当减少建设资金投入比例,优先保障运维资金,尽快发挥最大环境效应。除政府资金投入外,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探究村、镇集体合理付费,县级政府托底补助的运维经费模式。
根据以往项目建设和运维经验,建议新项目委托专门机构进行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合理规划,按照“一村一策”,分期、分批、分区域建设。同时,积极探索以源头减量、分区收集、分类处理、规模兼顾、资源化利用为导向的治理新路径,在规划阶段降低建设、运维成本与难度,内源性缓解建设、运维资金压力。根据上一轮建设情况,总结经验,调整建设标准,优化建设内容、形式,为后期项目提供指导。
借鉴无锡市的“锡山模式”,一定区域内,选择1~2家专业运维单位负责运维管理。搭建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可视化监管平台,实现运维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高效化。引入村民参与治理机制,鼓励村集体经培训合格后承接部分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日常巡查工作,同步考核运维单位与集中式污水处理站点所在村集体,提高公众参与度。
此外,农村污水治理点多面广,要根据规模、环境容量、排放水体、资源化利用情况,科学开展分级监管。要鼓励污水资源化利用,兼顾解决排水难题。
就郑州而言,随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数量快速增加,生活污水尾水资源化再利用的问题也日渐突出。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可持续治理为导向,发展新业态牧草(无土栽培)植物工厂,是破解农村生活污水尾水资源化再利用难题的有效途径。
可以引进规模化养殖企业,由养殖企业提供技术和草种,供农户进行无土种植畜牧草,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发展新业态牧草(无土栽培)植物工厂,既能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尾水处理问题,又能将尾水变废为宝、资源化再利用,同时,又生产出副产品畜牧草,增加农民收入。有场地和条件的,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场地,可以让集体合作社采用立体集装箱进行无土栽培;无场地条件的,可以通过管道将污水尾水引回农户院中,让农户采用立体栽培的方式,进行院落栽培或者屋顶栽培。
种植栽培后的畜牧草由养殖企业按协议价向合作社或者农户直接进行采购,这样,在解决养殖企业青储饲料短缺、成本过高、周期不稳定问题的同时,又能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也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农村生活污水因无法仿照城市生活污水治理模式,集中收集后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达标排放,更需根据水质进行分类收集beat365、分类处理,降低污水处理量、处理难度和处理费用。
“黑水”(含有粪便的生活污水),可利用“大三格”或“小三格”式的简易处理设施进行前处理,以付费抽运的形式不定期运输至大型污水处理厂,进行高标准处置。
“灰水”(日常清洗污水),可利用管道直接排放至附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经处理后暂存于附近湿地、坑塘等处,利用生物自然降解净化作用进一步降低各污染物浓度,根据水质情况进行资源化利用。
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后形成的“中水”,满足排放标准的可排放至附近的受纳水体,满足灌溉标准的可用于附近农用地灌溉使用,也可用于村庄道路降尘、绿化、景观等。
我市自西向东由丘陵区向平原区过渡,西部、西南部为丘陵、山区,中东部、东南部以平原为主,已建设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多以20吨/日及以下的小规模为主,可根据村庄附近土地利用情况,因地制宜、综合考虑生活污水再利用的合理方式。
市政府应牵头成立协调议事机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联席会”,用“大格局”管理思维重塑现有管控体系,做好政策实施前科学评估,因地制宜开展投建工作;做好“大数据”系统集成,开发农村污水生活污水治理“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系统,将涉及农村污水治理过程中的各类基础档案数字化,通过设置不同模块做好关联查询、资料上传基础工作,赋予审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系统最高使用权限,确保“穿透性”监审联动可随时开展;用好“大项目”管理思维,投资农村污水处理设备时,当将项目需求、项目可研、项目审批、项目建设、项目实施、项目交接、运行维护以及工作牵头部门、日常监管部门、治理配合部门等所涉及的单位、企业、局委统筹考虑,重塑农村生活污水管控体系;坚持“大市场”运营理念,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适时调整运营模式。
我市应该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买单”的原则,推行农村污水治理受益农户付费制度。探索地方政府、企业(含村所在地企业)、村级集体、农户多元投入模式。探索在实现集中供水的镇村(社区),将适当的污水处理费用纳入供水成本,补偿污水收集处理运维成本。对使用者付费一时不能弥补需支付的污水处理服务费的,按照权属责任,由市县人民政府予以补足;坚持“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原则,可以发放财政补贴,但不能长期依赖财政补贴,严格划分收费和财政补贴的权责界线,明确哪些成本应该由财政负担,哪些必须由污染者负担。
综合考虑村集体经济状况、农户承受能力、污水处理成本等因素,合理确定付费标准,采取阶梯价格的方式调整生活污水处理费用;地方政府组织成本监审,并根据评估结果合理制定收费标准,定期评估结果并适时调整,按照补偿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设施运营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原则,制定污水处理费标准,只有存在“合理盈利”空间,污水处理费才具有撬动投资的功能,才能吸纳优质社会资本和服务商进入污水处理领域;做好低收入家庭的生活保障,对低保、五保家庭按月减免,对超出的部分按规定标准征收;加大对农户的宣传引导,营造人人支持、个个参与的良好局面。
围绕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建议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纳入省、市、县污染防治工作范畴,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能及工作力度。树牢规划刚性约束理念,强化与国土空间规划beat365、美丽乡村规划等规划的统一衔接,统筹规划、建设和运维全流程管理。结合区域实际,建立健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政策文件和操作规范,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质量体系和监督体系。加快形成多元投入体制,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加强省级资金统筹,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省内已上市和拟上市的环保企业,通过增发股票、发行公司债和可转债、收购重组等方式募集资金,积极参与投资农村污水治理项目。
借鉴苏浙两省先进经验,研究出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规程》《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营维护及效能评价标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水排入标准》等规范性文件,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常态长效建管运维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支撑。另外,加紧组织专门力量对已建设施和配套管网逐个摸排,编制维修以及后期运维方案。将乡镇、行政村污水处理设施的末端和配套管网纳入一体化运维管理,加快选择有资质有实力第三方整体托管,采取运行效益与付费挂钩的方式压实运维责任。
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加强对基层组织、干部和群众培训,有效调动工作积极性,细化、实化工作任务和措施,做到有量化指标、有项目支撑、有实施计划、有阶段考核。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深入人心,形成政府主导、群众自觉、上下联动的良性互动格局。
自2021年起,市生态环境局负责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的监督管理工作。近年来,坚持“建管并重、长效管护”的原则,依托市攻坚办的平台进行调度、督办、强化运维监管,推动县级政府做好污水处理工作,着力把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好、管好、用好”。经过多次摸排统计,建立了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台账,对设施运维情况进行监管,并开展年度考核,着力提升污水治理率和设施正常运行率。
聚焦“怎么干、怎么建、怎么管”,下一步,将强化组织领导,区县(市)全域“一盘棋”,实施统筹规划、系统治理,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拓宽资金渠道,不断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金保障,确保设施建成后长期稳定运行,发挥效益;细化分区分类治理,科学选择治理模式,审慎建设集中式处理设施,鼓励各区县(市)实现污水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探索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厕所粪污治理、农业绿色发展有机衔接;健全运维机制,强化推动“县级政府主导+专业公司建设运维+生态环境部门环境监管+公众参与”的治理体系,抓实运维监管,严格考核问效,科学有序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逐步提高污水治理率和设施正常运行率,努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为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近年来,市农委坚持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重要内容,重点研究、重点部署、重点推进,协同市局、市生态环境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要载体,强基础、补短板、促提升,深入实施“治理六乱、开展六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
严格按照省、市工作要求,下一步,将坚持农村人居环境常态化问题排查,针对各阶段突出问题,开展常态化督导,形成问题台账,保持动态更新,压实县乡主体责任,定期通报排名。不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督导发现问题销号清零。按照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要求,建立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行系统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行管护,探索将城乡人居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整体打包,实行一体化建设运行管护。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研究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农户合理付费制度,开展建立生活垃圾污水服务费市场化机制相关研究。围绕提高群众参与度,结合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文明创建、“五美庭院”评选、“五星支部”创建等活动,发挥村民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引导作用,落实每周村庄清洁日、门前“三包”、红黑榜等制度,推动形成清洁家园、人人出力的浓厚氛围。
新郑市自2017年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以来,以保护自然资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目标,通过对农村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使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从而达到农村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新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采取EPC+O模式,涉及10个乡镇和1个管委会,涵盖138个规划保留村、425个自然村,71856户,实现全市农村全面覆盖,截至今年6月30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88%,项目总投资约78941万元,其中,郑州市财政出资70%,新郑市财政自筹30%。该项目共建设终端污水处理设施222座,提升泵站121座,污水管网1278.29千米,污水处理总规模17077吨/天,于2021年3月建成通过市级验收,并正式进入商业运行,2022年经郑州市污染防治攻坚办公室考核,获评优秀。
在创新运维管理模式方面,新郑市在市政府、乡镇(管委会)、行政村、农户以及第三方运维公司各负其责的“五位一体”运维管理模式基础上,打造“互联网+运维”模式,搭建农村生活污水智能化监管平台,日处理生活污水约1.7万吨,覆盖安装智能化设备,实现预警报警、故障管理、维修管理智能化管理手段。
周口市淮阳区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分布广、人口流动多、水量波动大、管网铺设难、运维管护弱、治理成本高”等难题beat365,坚持“遵循规律、因地制宜、生态优先、资源利用”原则,树牢规划先行、系统治理,生态优先、循环利用,示范带动、全域推进,建管并重、长效运行的“四种理念”,用好集中式处理、分散式处理、资源化利用、生态化处理“四种模式”,强化多方融资、智慧监管、分类管护、党建引领“四项保障”,探索出一条适合平原农区“低成本、易管护、可持续、效果好”的生活污水治理之路。
王店朱庄村村级处理站,日处理规模50吨,服务人口800人,采用改良生物填料强化A/O+生态湿地,出水水质达省地标二级,主要用于坑塘生态补水,每吨水的直接运行成本约为0.26元;白楼镇五谷台村,常住人口约200人,采用三格式厌氧+微型生化池工艺,出水水质达省地标二级,运行所需电力由太阳能光伏板提供,基本实现自平衡……中部六省以淮阳区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工艺、数据参数为参考,审查通过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技术规范》,为中部地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提供标准化支撑。
安吉县强化县委、县政府组织领导,率先印发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分阶段推进治理重点任务,注重现场调查和因村施策,严格把控施工质量和后期运维,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由起步探索到提质高效的转变。
安吉县对每个行政村进行实地调查、科学论证,按照“科学规划、因村制宜”的原则,编制了《安吉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县域专项规划》。在规划设计时,把城镇发展规划、村庄布点规划与县域治理规划和项目设计方案有机结合起来,通盘考虑,统筹推进。逐村编制实施方案,设计施工图纸,做到“不设计,不施工”。同时,规范建材管理,强化施工管理,通过现场监理,村级质量监督员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方式实施全程监督。不断优化处理工艺,经过多年实践,形成动力、微动力、无动力三大模式,以及生态湿地、复合多介质层、净化槽等多种处理技术。在施工建设中,综合考虑村庄地形地貌、人口分布等因素,因地制宜选用各种不同的处理技术,并加强技术指导,创新运维管理模式,确保科学有效治理污水。
无锡市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积极探索投融资模式,引入市场机制,择优挑选水环境治理企业参与农村污水治理。成功构建“县区负责总体规划、乡镇负责农污出户、项目公司负责主支管网和处理设施建设”的三方协同推进机制,江阴市和宜兴市采用PPP模式,锡山区联合省环保集团与本地国企共同组建投资主体,在省内首创“一年投资、八年收益”的农污治理模式。近年来,累计吸引各类社会资本60多亿元投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有效解决了前期投入和后期监管的难题。“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维、统一监管”的社会化运作模式基本形成。
无锡市充分发挥“无锡物联网研究示范基地”优势,运用物联网技术对点源处理设施运行状况、出水情况等实施智能监控,在省内率先建成了集“综合监控、设备管理、智能调度、故障报警、数据集成、统计分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生活污水智慧监管平台”,通过监控平台实现各污水处理站重要数据指标能按时获取、运行状态能实时监控、异常状况能及时报警,显著提高运营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实现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智能化、信息化监管。
13988888666